“‘学在经开’教育品牌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入选中国报区域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

近日,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评选出120个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学在经开教育品牌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功入选。

据悉,中国教育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2024年工作重点任务,充分展示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成果,及时提炼、总结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面向全国征集“党建与五育融合”“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数字化建设”“集团、学区与共同体建设”六大类800多个案例,经过专家多轮严格审核,遴选出120个案例作为“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

近年来,九江经开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作为最大民生实事、最优营商环境、最靓名片、最佳的发展资源,致力打造全市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双一流目标,着力构建“学在经开”品牌体系,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九江经开区高度重视教育发展,秉持“均衡、规范、品牌、创新”教育发展理念,整合区域资源要素保障,在区域均衡、教研体系、教师成长机制、校园文化、集团化办学上大胆探索,及时总结,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且行之有效的经验,2023年“学在经开”品牌体系推进区域一体化均衡发展获评江西省十佳创新案例。

2024年1月3日《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刊载了九江经开区《找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的教育发展路径的思考,特别是这次入选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典型实践案例,更加坚定了该区作为功能区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实践的信心,为该区区域优质均衡发展探索新路径、新样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发局 赵娜)

“上海文化”品牌百佳案例发布 豫园灯会、上博展览等入选

4月18日,上海文化品牌大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通过案例发布、经验分享、主题演讲、展览展示等四大板块,彰显上海文化标识度,树立上海城市品牌形象。

上海市连续三轮开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工作创新案例选编,共征集案例近千个,选编典型案例三百余个。大会发布了第三轮(2022—2023年)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工作创新案例“百例”。推选出了最具影响力、最佳创新发展、最佳融合发展、最佳海外传播、最受市民欢迎等5类100个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最佳案例。

“一大文创”获得“最佳融合发展案例”。“我们以一大纪念馆所承载的伟大建党精神,以及馆藏的12万件(套)珍贵文物为‘家底’,融合创新,开发‘一大文创’,讲好党的诞生地故事。”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说,截至目前,“一大文创”共开发756件产品,在售304个SKU。同时,“一大文创”积极与老字号品牌跨界联动,已与近10家知名老字号开展联名合作,推出一系列爆款产品。

豫园灯会获得“最佳融合发展案例”“最受市民欢迎案例”。2023、2024两届豫园灯会全球游客到访量超820万人次,总传播量突破百亿。豫园股份总裁助理、首席文化官陈佳介绍,在具体做法上,主要有四点经验分享:传承非遗文化,构建豫园灯会IP;契合年轻族群感受,注重活动体验;IP跨界联动,搭建文旅融合大平台;加强数字化实践,打造豫园灯会“元宇宙”。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百物看中国”获得“最佳海外传播案例”。“上海博物馆深入挖掘江南文化资源,用考古实证上海地域文明历史,赋能上博东馆展陈建设,打造呈现江南文化气韵精品展览,增强江南文化国际传播,向世界展现江南魅力。”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介绍,围绕第七届进博会、全球顶尖博物馆M20+大会等重大会议,上海博物馆将推出江南文化雅集、非遗活化艺术等系列活动。

IP SHANGHAI获“最佳海外传播案例”。“在视觉主导传播的当下,如何用国际化的视觉语言,服务城市外宣,一直是平台探索的核心命题之一。”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陈怡群介绍,IP SHANGHAI上线两年多来已汇聚数字资源上百万、专业创作者3万多人、入驻机构800多家,海外账号年触达5600万个。

记者了解到,本次入选案例涵盖红色资源传承弘扬、理论研究传播、城市精神品格弘扬、海派文化研究传承、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文艺创作、文化节展活动、“文化+”深度融合、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利用、江南文化研究发掘等重点领域。

此外,大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阅剧场大厅专门设置案例展,全景式、多维度呈现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丰硕成果和创新实践。

中安在线铜陵频道铜陵新闻

记者4月10日从市公路中心获悉,省公路中心联合省公路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安徽省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典型示范案例”征集活动日前结束,共评选出12项省级优秀典型示范案例,市公路中心公路养护工程类“枞阳县乌金渡桥建养一体化技术实践”项目位列其中。

据悉,乌金渡大桥建养一体化工程项目首次在公路养护中将BIM技术应用到“建、管、养”全寿命周期中。该技术通过在设计阶段对全桥搭建模型数据库,比选出最优桥梁方案;在施工阶段,利用软件进行临建设施优化布置,并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工期模拟,实行立体化、可视化展示和安全质量管理;在运营养护阶段,通过建立相关基础设施建养管控平台,对工程进行全方位综合管理,养护人员可利用PC端或手机APP端进行桥梁病害的实时监控,实现桥梁养护管理信息化、协同化。(李梦倩陈燕飞)

湛河区法院获奖案例展播②

——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从源头守护消费者的“菜篮子”

2020年10月13日,某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监管局)对某购物广场销售的小白菜进行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河南省标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出具检验报告,主要内容为:“毒死蜱项目不符合GB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2020年11月27日,监管局对某购物广场涉嫌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小白菜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并于2021年1月13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伍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某购物广场不服,向政府申请复议。2021年4月15日,政府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依法撤销监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并责令监管局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对某购物广场的行为重新作出处理。

2021年5月28日,监管局重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决定书主要内容为:“2020年10月13日,监管局对某购物广场销售的小白菜进行了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经河南省标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验,检验结论为不合格。2020年11月27日我局执法人员对某购物广场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中未发现与抽检同批次的小白菜。执法人员要求当事人提供供货商的相关资质及与抽检同批准小白菜的购进票据,当事人未能提供。执法人员现场下达了《询问通知书》,并送达《检验报告》和《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结果通知书》,当场告知有申请复检的权利,当事人在法定时间内未提出复检申请。2020年12月7日我局执法人员对被委托人张某进行了询问。被委托人张某仍不能提供供货商的相关资质与抽检同批次小白菜的购进票据。经查,当事人于2020年10月11日下午到丰莱农产品批发市场购进小白菜4公斤,购进单价为每公斤4.25元,购进总价17元。销售单价为每公斤5.96元,货值金额23.84元。共销售1.14公斤(其中销售0.17公斤,抽检0.97公斤),每公斤5.96元,共计销售金额6.79元。到10月14日盘点库存,剩余2.86公斤小白菜,于10月14日闭店后把剩余的2.86公斤小白菜全部销毁,无盈利。2021年5月20日执法人员向当事人送达了《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听证申请。某购物广场销售农药残留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小白菜的行为违反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项之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当事人收到不合格检验报告后,积极自查整改,纠正违法行为,及时主动减轻危害后果,且涉案小白菜数额小,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当事人的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依法减轻行政处罚的规定。依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条第二款、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我局决定对某购物广场给予壹万伍仟元(1500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某购物广场2021年6月1日收到该处罚决定后不服,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

小白菜作为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监管局有权依照《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对行政区域内市场销售小白菜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故某购物广场作为案涉小白菜的销售者,应当依照该管理办法第五十四条之规定,履行案涉小白菜的进货查验义务,而其在监管局有证据证明案涉小白菜农药残留不合格,要求其提供案涉小白菜进货来源时,某购物广场不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监管局依法对其进行处罚,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且该局已依法减轻了对某购物广场的行政处罚。经审查,案涉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的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结果没有不当,本院依法予以支持。

食用农产品作为没有包装、没有生产地的产品,销售者更应当承担食品安全责任,履行进货查验义务,行政机关也要最大限度保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从源头把好食用农产品流入市场的第一道安全关,全力守护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餐盘子”的安全。

根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禁止销售下列食用农产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本案中,某购物广场销售的“小白菜”经监管局抽检,并由河南省标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检验确定被抽检的“小白菜”毒死蜱项目不符合GB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某购物广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提出复检申请,某购物广场在购进案涉小白菜时未全面履行进货检验义务即销售的行为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显然销售者未能尽到进货查验的义务。

依据《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本应处五万元以上罚款,但监管局认为某购物广场在收到案涉批次产品不合格检验报告后,能够积极自查整改,纠正违法行为,及时张贴《召回公告》,主动减轻危害后果,且案值不足百元,面向市场销售的数量少,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依法减轻行政处罚的规定,故监管局依法对某购物广场减轻行政处罚并无不当。而食品安全在行政处罚中的惩罚力度最大,行政机关应适用过罚相当、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在自由裁量权范围内,合理考量行政相对人是否有依法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的相关因素,使行政处罚更为合理。

“最严厉的处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情节严重、社会危害较大的食品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应严厉打击,“以儆效尤”,达到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同时,还应综合运用“最严格的监管”、法治宣传教育等手段,让食品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已经因食品违法行为被处罚过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清楚明白食品安全红线是不得触碰的高压线,推动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断优化进货来源、提升生产工艺和经营环境,营造不敢违法、不愿违法的氛围。

包容性法治理念[1]源自经济学上的包容性增长,意指一种低收入和从经济增长中分享收益,并使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模式。行政处罚中的减轻处罚,恰恰体现了一种包容性的制度理念,它秉承了过罚相当性和生存权优先的原则,在既有的法制框架内打造了一个合理兼顾行政管理秩序和利益的“缓冲空间”。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不能为了罚而罚,必须树立包容性的法治理念,若处罚仅仅是为了处罚,那必将会严重挫伤行政执法的正当性基础。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中不机械执法,合理行使其“自由裁量权”的肯定,也能起到指导规范适用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以及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效果。

甄松淼,女,党员,行政审判庭(综合审判庭)庭长,多次荣获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先进个人、全市法院办案能手称号,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两次。

刘亚娟,女,党员,硕士研究生,行政审判庭五级法官助理。负责辅助办案、综合材料撰写等工作,连续三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36氪AI应用标杆案例火热征集中!还有一个好消息!

1956年,一批有远见的年轻科学家共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可能性,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I)」的概念,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应用,从实验室走向了各行各业。

2024年,我们频繁提及「AI应用元年」的字眼来表达对其蓬勃发展的期待,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将AI融入自身的业务流程和战略规划中。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初创公司,都在积极寻求人工智能技术与自身业务的结合与应用,以期在这场变革中赢得先机。

IDC在年初发布的《2024 AIGC应用层十大趋势》报告指出,AIGC正从「赶时髦」变为「真有用」,应用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最初的简单逻辑推理,到如今的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复杂任务,AI技术在实现不断突破和发展的同时,也在无声无息地渗透到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不仅帮助企业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标,更推动了产业的升级换代,甚至在某些领域引发了行业性的革新。

作为行业内敏锐的洞察者和深度参与者,36氪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密切关注着AI动态发展。我们深知,在这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AI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即将引领爆发新一轮的革命。

为了筛选出真正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案例,更全面地展现AI在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方面的成果,36氪于4月7日正式启动「AI Partner · 2024 AI应用标杆案例」征集活动,自活动开始以来,我们收到了大量来自企业、机构的AI应用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覆盖工业、金融、教育、医疗、能源等行业,还深入音频交互、跨境电商、智慧旅游、情感互动等细分领域。这些鲜活的实例充分展示了AI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AI应用元年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潜力。征集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期待能够寻找到更多率先将AI技术落地于实际场景、创造实际价值的优秀案例。

站在这个崭新的起点,我们无法准确预知未来AI会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产生何种具体的影响。然而,AI的快速发展和落地应用的全面爆发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还有一个好消息!除了正在进行的AI应用标杆征集活动,我们还特别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我与AI的故事」。无论是与智能音箱的日常对话中的趣事,还是AI技术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为您带来的便利与惊喜,我们都热切期待听到您的声音。

四家厦企研发项目上榜2024全国“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百强

近日,2024 全国人工智能 + 行动创新案例百强榜单发布,渊亭科技、快商通、瑞为技术、云知声等 4 家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研发的项目案例榜上有名。

据悉,该榜单由中科院《互联网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eNet 研究院、德本咨询共同发布。2024 全国人工智能 + 行动创新案例百强榜单的设立,旨在通过遴选出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成功案例,来展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彰显相关企业所作的积极贡献,进而推动 AI 科技创新的普及应用。榜单最终收录了来自政务、航空、医疗、工业、金融、通信、制造、文化传媒等领域的 100 个 AI+ 示范应用。

此次上榜的厦门企业案例分别为渊亭科技为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建设的政策兑现智能审批解决方案,快商通为厦门市委党校打造的基于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会议数字助手应用,瑞为技术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落地的机场智助登机方案,云知声在北京友谊医院落地的门诊病历生成系统。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到12345热线接听市民来电

针对群众关于机关事务服务保障、市级机关有关集中办公区域后勤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来电诉求,宋爱军及相关负责人认真聆听、仔细记录、耐心解答,能直接答复的现场给予答复,需要进一步落实的,安排专人跟进处理,尽快给予回复,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

近年来,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高度重视热线办理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督促各处(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办好每一件热线,在解决问题中让群众满意,在主动服务中赢得理解和支持。

2024年,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扭住全市“项目深化年”这个“总牵引”,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在推动济南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聚焦集约高效,夯实受权范围内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这个重要基础,推进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市场化思维丰富盘活利用手段,持续规范完善工作制度流程,逐步构建科学配置、精确保障、合理调度、高效使用、监管有力的资产管理体系,推动资产管理实现新提升。聚焦绿色低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巩固提升常态化长效化创建成果,扎实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转型,用好市场化机制推进节能改造,打造绿色低碳宣传品牌,推动节能降碳实现新提升。聚焦安全优质,提升后勤服务品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全市重点项目、重要工作服务保障,办好一批干部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推动后勤服务实现新提升。

下一步,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将继续压实热线办理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不断提升热线办理工作水平。不断优化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形成工作闭环,压实牵头部门与办理部门办理责任,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有序推进。紧盯办理时限,根据不同工单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确保高效办理。定期分析热线办理情况,总结分析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查找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不断完善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

冠捷科技:公司业务遍及全球拥有超过3500个销售及服务中心搭建了完整的生产、销售、配送和售后体系

同花顺300033)金融研究中心04月18日讯,有投资者向冠捷科技000727)提问, 董秘你好,请问贵公司主要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哪些国家销售产品?销售情况怎么样?有扩展市场的计划吗?谢谢

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业务遍及全球,拥有超过3,500个销售及服务中心,搭建了完整的生产、销售、配送和售后体系,在全国各地以及欧洲、北美、南美、东南亚等地区均建立了销售渠道,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显示器及平板电视制造商的头部阵营。未来,公司将加大新区域市场开发力度,为公司长远发展积蓄力量。在对国内外市场走势进行充分研判及深入分析的前提下,前瞻性地规划和调整市场布局,不断推进全球化扩张策略,扩大全球供应链和市场渠道优势,对有潜力的区域市场加大布局力度,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东方锆业:2023年净亏损7763.3万元,同比转亏,上年同期净利润9905万元

赛迪顾问总裁付长文:AI会取代8500万个岗位,但技术进步以及机器与人劳动关系的变革会在未来创造9700万个新岗位

东方锆业:2023年净亏损7763.3万元,同比转亏,上年同期净利润9905万元

苏州:取得eVTOL型号合格证和生产许可证后,分阶段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已有50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4187.44万股,占流通A股1.22%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39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一般。

公司大股东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次质押5.5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12.26%

股东人数变化:2024-03-29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3-20)减少3000户,幅度-2.31%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最新!上海市卫健委:三级医院50%号源提前5天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民在社区可以预约到更多的三甲医院的专家号了。今天(4月19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做客“2024民生访谈”栏目时谈到,上海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其中为进一步做好“上下联动”,本市今年将大力推进上级医院号源下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级医院50%的号源提前5天给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更好地吸引市民或患者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需要一套组合拳。一方面我们要提升社区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要更好、更温馨、更便捷,另一方面,上级医院包括市里的三甲医院和区属二级医院、三级医院要同步发力。今年我们正在大力推进上级医院号源要下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闻大翔介绍,三甲医院的号源此前也放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患者可由此转诊到上级医院,但是,很多三甲医院同时向社会开放,在网上开放挂号号源,这一定程度造成了基层转诊得到号源的几率降低了。

对此,本市近期推进上级医院号源“下沉”工作。闻大翔介绍,三级医院50%的号源将提前给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专病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的号源,“我们把预约号源优先向家庭医生、向社区居民开放,没有用掉的号源回到号源池,上级医院再向社会其他平台开放。”

当前,上海三级医院已完成信息化改造,患者从社区转诊到上级医院的,通过随申办、就诊医保卡,将有一个标记自动弹窗,由此还将获得“三优先”服务,即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

这其实是上海持续提升社区卫生能力的阶段成效。去年4月,市卫健委出台《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到今年4月,“社区提升”工作正好一年。闻大翔表示,当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门诊量已超7000万人次,占全市门诊量38.1%,与社区能力提升方案启动前相比,提高3.4个百分点。“社区卫生能力提上去了,老百姓更愿意去社区就诊了。”

复盘这一年的“社区之变”,闻大翔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开展的诊疗病种增加了,对常见病、多发病、慢病患者的诊治能力提升了,能配的药也多了。

“我们去年启动能力提升工作后,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扩容社区药品目录。经统计,去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药品已达661种,加上通过延伸处方还可以配到400多种药,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目录已涉及近1100种药,基本能满足常见病、多发病及老年慢病常用药的供给。这个药品增幅是较大的,相比以往增长了近23%。”闻大翔同时谈到,针对依然有居民感觉“有的药在社区配不到”,这与各级医院药品目录、数量不同、部分药品因原料短缺影响供应等多重因素有关,市卫健委层面将不断推进社区卫生药品目录的扩容。

具体来说,依据“一区一特色,一个中心一个方案”原则,考虑对每个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目录的需求做动态调整。“调整的依据主要来自居民。比如在原有目录中,如果有的药一年半年几乎没人配,造成了药物储藏空间的无效占用,就应该调整让位于居民新的用药需求。”闻大翔表示。

社区能力提升,关键在人。为吸引更多居民去社区就诊,上海一方面提高了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费,通过提高待遇,进一步激励家庭医生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社区医生的职业后培训。

闻大翔介绍,当前,全市约有7000名家庭医生,相比上海市2500万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的工作负荷其实不小,主要承担对慢病的随访、监测、管理以及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

“上海市卫健委和上海一些医学高等院校通过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郊区定向培训、全科医生转岗轮训等模式,不断为社区基层输送医学人才,7000人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与此同时,我们在推进CME,也就是医生到工作岗位上的继续教育工作。”闻大翔表示,今年年初,上海卫健委已经启动了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能力提升推广项目,调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优质的师资力量,为全科医生的职后教育提供助力。

“一名医生如果长期只在基层岗位上工作,眼界和临床实践经验、接触的病种会受到限制,我们正在推行双向流动、轮岗培训,最新的计划是用5年时间让全市所有全科医生至少有3到6个月的时间脱产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同时,也为了缓解基层医生进修学习期间造成基层人员不够的问题,我们也规定上级医院的医生也要有一定时间到社区去执业。”闻大翔表示,通过近一年努力,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已超过1100万人,达到本市常住人口的44%,相比能力提升方案启动前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全市将继续努力,让更多市民愿意去“家门口”就诊。

助力高质量发展 上海挂牌首批“融资服务中心”

近日,上海市委金融办推动本市首批5个“融资服务中心”在静安、闵行、浦东、徐汇等区行政服务中心和闵行“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挂牌成立。

各服务中心将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将安排银行、证券、保险、要素市场、股权投资、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入驻,打造集顾问咨询、首贷续贷、确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金融、保险保障、股权投资、担保增信、上市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融资服务中心。

同时中心将同步推进“两类模式”。一类是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设融资服务专窗,通过实体化的融资服务中心与线上普惠金融服务平台有机结合,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服务,最大程度地便企利民。一类是在重要产业园区开辟专属物理空间,引导金融资源下沉至产业园区,围绕各园区的自身特色,将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和政策优势有机结合,让“金融活水”更有效地触达实体一线,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首批融资服务中心先行探索的基础上,上海市委金融办将会同上海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认真总结经验,打造优秀样板,抓紧推动服务中心覆盖全市16个区和重要产业园区。(记者 张杨)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习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